一年2.1万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背后,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电池的安全性能亟需提档升级。短期来看,2024年将正式施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有望促进行业规范化;除了加强监管,提高电池安全关系到电池材料产业的研发、应用以及充电配套设施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工程。 锂电池为何大范围使用?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2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3亿多辆且不断增多,火灾风险持续上升,全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火灾1.8万起,比2021上升23.4%,国家消防救援局提示,相关风险应予持续关注。但到了2023年,全国接报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继续攀升,高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同时,数据显示,有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让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能备受关注。事实上,早期电动自行车主要采用铅酸电池,锂电池的大量应用是在2018年5月份之后。2018年5月份,《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过渡期11个月。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侧重于车辆的安全性能,增加了许多车辆结构和配置方面的要求,比如明确了电动车划分依据,最高设计车速限值25km/h,整车质量55kg,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400W。这些规定主要针对当年市面上出现的很多近似摩托车车型的电动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相比之下,锂电池质量较轻,有测算显示,相同容量的情况下,铅酸电池质量是锂电池的2~4倍,所以在储能装置轻量化上,锂电池优势明显,使用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才可以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2020年,在中国自行车产业大会上,中国自行车协会表示,电动自行车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而蓄电池目前主要分为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种形式。随着国家对电动车行业标准的不断规范,以及锂离子蓄电池自身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寿命长、工作范围宽、无重金属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锂离子蓄电池作为电动自行车的辅助能源。 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几何? 在同一场会议上,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白皮书》,背景是,新国标实施一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关于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研究和相关标准较少,企业、经销商、消费者、运维点在锂电安全知识的普及十分欠缺,因锂电池滥用、应用不当所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国泰新能源车ETF基金经理黄岳向央广网记者介绍,电动车着火除了充电线路老化等外部问题外,大家普遍关注的是电池自身的安全问题。相比于传统的铅酸电池,目前普遍采用的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充电时间更短、动力性能更强,但同时也存在安全性问题,比如电解液有泄露的风险,且在温度过高时电池有自燃和爆炸的危险。 北京消防近日发布提醒,其中提到,造成锂电池爆炸主要因素为短路。在使用过程中,碰撞、改装、电池质量不过关、不同品牌混用等情况都会造成电池内部损伤,即使在不充电、不使用的状态下,已经损伤的电池也会出现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火灾。 也有专家提到,低温下给锂电池充电可能会导致锂离子在负极析出,一旦发生析锂,锂电池就容易起火和爆炸。 时至今日,锂电池安全知识的普及依然在进行,但锂电池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还在高位,除了锂电池自身的局限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电池合格率有待提高。 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针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的抽查结果显示,一共在流通领域抽查了17个省(区、市)67家企业生产的100批次产品。其中1批次产品涉嫌假冒,检验的67家企业的100批次产品中,发现2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0%。经技术机构分析,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实际容量达不到标称额定容量;二是关键生产工艺、关键原材料及关键部件质量控制不严格。 国家标准的出台或有助于改善以上情况。2022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完成了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目前正处于审查阶段。按照项目计划,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4年发布。这项标准将填补国家层面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依据空白。标准发布以后,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从产业研发上看,目前行业还没有可替代的方案出现。黄岳表示,由于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稳定性更好,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结构不会发生变化,近年来已经在逐步抢占此前的三元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未来通过电池材料和体系升级可以继续进行优化,包括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以及固态电池等产业新发展趋势,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动车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