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已经正式亮相并开始实施。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八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 全民普法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堪称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我国从1985年起实施5年一轮的普法计划,至今已经走过35年,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计划。制定和实施五年普法规划是党领导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的重要方式,也是全民普法实现不断阶段性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 “八五”普法规划是新一轮全民普法规划。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和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根基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 与之前的普法规划相比,“八五”普法规划有着诸多亮点和新意。例如,“八五”普法规划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在主要目标上,《规划》明确,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八五”普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新举措之一。全民普法已进行35年的今天,普法工作已经进入了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新阶段,唯有公民法治素养得到整体提升,全民普法才算真正取得实效。《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强调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规划》强调从日常生活行为抓起,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八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强调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划》要求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规划》强调,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规划》强调,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规划》强调,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今年是 “八五”普法启动之年,做好全民普法工作意义重大。运作35年以后的新时代全民普法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力求提升普法的实效性,在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上下足功夫,真正实现公民法治素养整体质的提升。 |